醫學科普
兒科專家:正確看待生長激素的治療
發表者:蘭麗珍 2674人已讀
發表者:蘭麗珍
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、武漢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教授日前呼吁,我國很多矮小癥患兒沒有得到充分診治,家長應正確看待生長激素,讓矮小癥兒童得到正確治療。
“根據抽樣調查,我國矮小癥發病率約為3%,所有矮小人口中,4~15歲需要治療的兒童約有700萬人。然而,目前我國每年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不到30萬名,真正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到3萬名,矮身材疾病未得到充分診治?!绷_小平教授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。
要想及早發現矮小的苗頭,家長就要觀察孩子的生長速度。若孩子2歲之前每年增高不到7厘米,4歲至青春期每年增高不到5厘米,青春期每年增高不到6厘米時,就要警惕了。
目前,許多家長只知道孩子長不高,卻還不知道矮小是一種病,更不知道這種病可以治療;或者輕信增高假藥,而對正規的治療方法卻心懷恐懼,如害怕使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。
羅小平教授說,許多家長有“生長激素恐懼癥”,認為激素肯定會引起發胖、變丑、內分泌失調等不良反應,有的甚至拒絕接受治療。其實,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的化學結構和人體自然分泌的生長激素一樣,對各種生長發育遲緩均有較確切的療效,同時沒有促進骨骺閉合和性發育提前的不良反應,很多國家都已批準該藥用于促進患兒的身高增長。
生長激素在臨床的應用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,生產工藝已發展到了第5代,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。目前,我國市場上在售的生長激素分為兩個質量評價標準,即符合歐盟標準,比活性達到3.0的生長激素,其代表產品有金磊賽增的水針和安科生物的安蘇萌粉針;以及符合國家標準,比活性達到2.5的生長激素,其代表產品有金磊賽增的粉針和聯合賽爾的珍怡粉針。比活性高,說明產品的生產工藝更先進,純度更好,質量更優。生長激素已經步入了比活性3.0的時代,比活性低于3.0的生長激素正在淡出市場。
由于矮小癥的治療時間很長,且重組人生長激素需要天天注射,而該藥生產工藝復雜、成本高,進口產品價格昂貴,使得患兒家庭經濟負擔較重,也成為矮小癥治療率低的原因之一。盡管國家有關部門于2007年將兒童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癥治療費用納入了醫保報銷范圍,但各地執行情況不一,普通家庭仍承擔的經濟壓力仍然較大。因此,選擇品質更好,價格更低的生長激素,才能更好的取得治療效果,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。
專家最后提醒,矮身材還可能因一些遺傳代謝病或其他病因引起,患兒需要到正規醫院??崎T診檢查診斷后才能治療。
本文為轉載文章,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。
發表于:2015-07-28 19:34
相關文章